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队长谈法治

队长谈法治
队长谈法治

平陆调查队队长王灵川:对统计数据腐败的深层思考

作者:王灵川      来源:平陆调查队      发布日期: 2019-12-30 16:05:00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数字是科学的基本形式。而统计数字,则是一个地区、部门乃至一个国家制定科学规划、实行正确决策、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统计数字必须真实,一是一,二是二,这不仅是常识,而且是法度,容不得践踏和挑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有些领导干部为捞取功名不惜做假账,玩数字游戏,报虚假政绩。现实中恰恰有些人却跨越底线、触碰红线、丧失法理,把统计数字当成一种“游戏”,一块可以随意捏弄的“橡皮泥”,为此,导致了一些“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腐败行为。严重危害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大损害了政府统计的公信力。 

  统计数据腐败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高度重视,对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数据腐败严肃批评,广大人民群众对以数谋私深恶痛绝。毛泽东主席把“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优良作风;朱基总理批示“不出假数”;温家宝总理批示“真实可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要求遵循统计工作规律,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督问责,依纪依法惩处弄虚作假。贪污受贿是腐败,玩“数字游戏”也是一种腐败,其危害显而易见。当年,在浮夸风甚行的“大跃进”年代,人们随便玩弄数字,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数字成了一张牛皮,想要多大就吹多大。这种“数字游戏”的结果,是党和国家遭受灾难,人民吃尽苦头。近年来,一些单位玩“数字游戏”,带来的恶果也是众所周知的。 

  在某种程度上,“数字腐败”造成 的损失和危害,比贪污、受贿等腐败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统计数字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真实反映,如果数字失真,显然反映的状况就会偏离实际、歪曲真理,就会导致各级政府、部门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方针、政策就会出现误区,甚至误导经济社会发展。回溯历史因“数字腐败”而遭受严重损失,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最令人难忘的是,五十年代末我国出现的一股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亩产上万斤,到处放“卫星”,不顾客观实际,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碰得鼻青脸肿。不仅滋生了数字腐败,而且使国民经济频于崩溃的边缘,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损失,破坏了党风、影响了政风,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统计数据腐败成因及探析 

  

  导致“数字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受利益驱动、以权定数、以权扰数、以数谋私。具体的讲:一是为保“乌纱帽”,为个人升迁和荣誉,打着为本部门评先、争荣誉的幌子,暗示、默许甚至公开授意、怂恿下面弄虚作假;有的甚至拿到集体会议上讨论“作假”。二是不切实际搞发展,求胜心切、高指标压出浮夸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时就指出,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说大话、搞大场面、铺大摊子,不计成本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是误以为解放思想,就是胆子越大越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当下级报来比较切合实际的数字时,他们往往会说:“怎么会这样呢?思想再解放一点嘛!”;四是有少数弄虚作假的人名利双收,而依法据实上报者倍受冷落、甚至遭到打击报复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不良心理导向,更加助长了“数据腐败”的你追我赶、互相攀比、争相效仿。五是不合理考核机制推波助澜。有些地方搞什么不切实际的“排名制”“末位淘汰制”“末位解剖制”,逼迫地方政府为了争先进位不得不弄虚作假。 现阶段有些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严重,利用虚假数据争名牟利;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背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盲目追求高指标,搞不切实际的目标考核,迫使下级弄虚作假;有的工作不扎实,对弄虚作假者不追究,甚至袒护纵容。有些统计人员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守底线、依法统计,对一些违法行为不抵制、不反对、不能以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威,而是领导感冒自己发烧,随声附和、推波助澜,看领导脸色行事。更有甚者弄虚作假、以数谋私、以数敛财,严重违背了统计人员的道德准则,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遏制统计数据腐败是高质量发展需要 

  统计数据是一种社会资源和公共产品,备受社会各方面关注,它不仅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类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正因为统计数据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如果统计数据不真实,将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后果是严重的。严控统计数据失真,防止统计注水,保持各类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是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关系到统计机构的权威和统计的公信力,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为发布统计数据,是政府行为,而不是民间行为。统计数据失真,会影响政府的决策。一个地方的统计数据不真实,一定会对全国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统计中弄虚作假这一“顽疾”,防止统计工作中的行政干预,新修订的统计法明确规定了领导干部“三个不得”。同时,国家为了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真实,20161011日发布《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数据真实性的意见》;20176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7626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20188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 20179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统计机构负责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规定(试行)》。《意见》《办法》《规定》相继出台,增强了统计法的威慑力,亮出了遏制统计数据腐败的法律之剑。     

  

  坚决反对和制止“数字腐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导航,始终牢记党的实事求是基本路线“初心使命”,树立 “心底无私天地宽” 思想道德素养,在党和人民利益与个人名位权选择面前经受住考验。二是从政治上高度把关。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政治的拥戴化为行动的自觉。实行组织、纪检、司法、统计等部门共同把关,协同作战,营造“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的机制体制和道德风尚。谁真抓实干,确有实绩,群众公认,就给谁荣誉,就宣传表彰谁;谁弄虚作假,就给予公开曝光,严肃批评,不予提拔重用,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法处分,以此鼓励实事求是报实数者,惩处弄虚作假谋名利者。三是从机制上高度加强。对于目前各级普遍实行的目标管理和考核评比不宜过多过滥,不宜盲目追求高增长、高速度而搞“一刀切”,应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不以GDP论英雄”的指示,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正确慎重使用“排位制”“末位淘汰制”,以科学、公正、公平的办法正确评价一个地区和部门的工作政绩。四是从普法上教育引导。提高全社会学法、懂法、执法、守法意识,营造实事求是、尊崇客观的氛围。五是从统计上严厉惩处。各级统计部门要用好用活《统计法》这柄尚方宝剑,强化检查监督,对那些弄虚作假、以数谋私、以数敛财的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形成全社会崇尚科学、敬畏法律、求真务实的新风尚。 

    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和发展观,重实干、求实效,从上到下、自始至终严格防范弄虚作假、违规逾矩行为。要改进和优化政绩考核工作,构建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牢牢守住统计数据的质量生命线。要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广泛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惩处各类统计弄虚作假行为。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守土担责,牢固树立为国统计、为民调查情怀,坚守统计调查一方净土和一片蓝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